小学时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一封信
今天忽然想到了,搜索了一下,是《给颜黎民的信》。
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选为小学课文,可能是因为里面有鲁迅先生对青年读书的指导,再就是文末鲁迅先生说了「写错自己名字」的事。但这个文章背后的故事其实很多,当时的我是无法理解的。
今天忽然想到了,搜索了一下,是《给颜黎民的信》。
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选为小学课文,可能是因为里面有鲁迅先生对青年读书的指导,再就是文末鲁迅先生说了「写错自己名字」的事。但这个文章背后的故事其实很多,当时的我是无法理解的。
乙己先生沽酒于店中,有市人笑之,曰:「嘻!先生何病?」先生应之曰:「己闻之,无财谓之贫,学而不能行谓之病。今己口不绝吟六艺之文,手不停批百家之编,正道直行,何愁不达于时也?」市人逡巡而有愧色。
今天在群里聊起了搜索引擎,我又把百度批判了一番。有关百度的劣迹已经不少了,让我比较头疼的是百度对小众域名的收录糟透了。至于替代,我现在使用的是鸭鸭快跑,不会追踪你的搜索引擎。但在站内搜索上,我一直用的还是谷歌的镜像。最近发现那个镜像也死了,站内搜索失效了。
怎么办?
发现一个好东东 Optipng 据说可以在不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压缩PNG格式的图片 用网站里的图片试了试 10 MB的PNG图片被压缩了1 MB多 相当于百分之十几的压缩率 我觉得挺好的 压缩的输出类似下面的样子:
前几天看了希特勒回来了/元首在现代,剧中用喜剧的手法描述了德国目前遇到的问题,从某种程度上「呼唤」了像元首一样的强势人物的产生。剧中传达的一个观点是,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是人民的选择。
我突然想到,其实《哈里·波特》里的伏地魔和历史上的希特勒有很多相似之处:
现在有两个Emacs China😲:
所见即所得(WYSIWYG)与结构化内容(structured content)是内容编辑的两个极端,前者强调了内容的实时预览,简单易用;后者要求所编辑的内容必须符合某种特定的格式,整齐但使用困难。在排版方面,实现两种思想的代表软件是MS Word与LaTeX。有时候,用户想同时利用两种思路的优势,这种需求的实现在两大阵营里都有探索,比如MS Word很早就支持样式,就是一种基于结构的写作方式。可惜,两大阵营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。轻量级的标记语言(markup language),如markdown,属于结构化内容,而且简单易用,有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。
我一直同时使用MS Word和markdown,但一直有沟通两者的需求。pandoc可以把结构化语言转换为MS Word的docx格式或者OpenOffice的odt格式,部分解决了我的需求,但还是不够好。
我的需求是,在Windows平台上实时转换markdown到相应的格式并复制到剪贴板,这样就可以直接粘贴到Word里了。
使用eval-and-compile可以避免一些编译时的warning,比如在25.x版本里,beginning-of-sexp
被废弃了,但如果要保证代码可以在24.x里用,还必须使用它。一个方法是加判断,如果版本是24.x就用老的函数。但这种方法在编译时会报warnin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