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里的「四是」
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弊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古之所谓曲则全者,岂虚言哉!诚全而归之。
以上是通行本的。我初中就看《道德经》了,当时就有困惑,是否这些字真的是老子或者是先秦的某个(某些)人写的?这些文字的意思是否真如后代的解释那样,有没有可能如武侠小说的桥段一般,有暗藏玄机的可能?后面的问题可以用训诂学来回答,可以说基本上能恢复当年的意思,前者就不一定了。如果文本本身有问题,靠训诂所得就少了。回答前一个问题的有力武器是出土文献,出土的真东西上的字至少不会是伪造的吧。顺手找了一下这一段的马王堆版:
曲则金,枉则定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声人执一以为天下牧。不□视,故明;不自见,故章;不自伐,故有功;弗矜,故能长。夫唯不争,故莫能与之争。古□□□□□□□语才!诚金归之。
曲则全,汪则正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。不自视,故章;不自见也,故明;不自伐,故有功;弗矜,故能长。夫唯不争,故莫能与之争。古之所胃曲全者,几语才!诚全归之。
看来「四自」的含义是明确的:不要显摆,不要自以为是,不要自吹自擂,不要自高自大。这几条都很对,我觉得其实还可以加一条,别自怨自艾。
2020-03-14 Update:
这里既然说到了出土的帛书《老子》,就不能不说一个知识。至少在这个版本里,《老子》是德经在前,道经在后,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认为的《道德经》实际应该是《德道经》。从这里看出,当时的人认为道德的提升比学具体的知识技术要重要。这和我们现在说的「培养什么人?怎样培养人?为谁培养人?」是相通的。
或者您可以把评论发在别处,添加指向本页的连接,然后把网址告诉我:
本文标题:《道德经》里的「四是」
文章作者:Chris
发布时间:2016-08-25
最后更新:2022-03-23
原始链接:https://chriszheng.science/2016/08/25/self-display-self-assertion-self-boasting-self-complacency/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分享